夜间盗汗是怎么回事


夜间盗汗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盗汗是什么
盗汗就是指夜里出汗的情况,要想知道为什么要盗汗就需先知到什么是汗液,汗液时怎么形成的 。现代医学认为汗液是机体体温调节、散热的一种方式,通常是由于外界气候,或者体内产热能增加所引起的热刺激导致汗腺分泌的一种液体 。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是体内的阳气蒸发津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汗毛孔向外排泄于体表的液体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阳加于阴谓之汗 。”正常汗出有调和阴阳、调节温度、滋润皮肤的作用 。
盗汗的成因
中医认为盗汗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的汗液外泄失常的症状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汗证》对盗汗做了系统的整理 。认为一般盗汗属于阴虚所致 。那么为什么阴虚会在夜间出汗呢?原来中医认为睡眠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因为气白天行于阳经,阳气旺盛则醒;夜间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 。当机体阴虚阳亢的时候,容易导致虚热内生,睡眠的时候人卫气由体表内敛进入体内,导致机体内热加重,内热蒸发津液外泄而汗出;醒后人体卫气由内出表,内热减轻就使的肌肤表面得以固密,因此汗止 。
盗汗的分型
盗汗可根据出汗量的的多少分为三型:
轻型盗汗【夜间盗汗是怎么回事】 轻型盗汗多在进入深度睡眠后或者醒前1-2小时左右汗液易出,汗出量不多,仅仅在醒后感觉全身或者是局部有少量汗湿,醒后则没有汗液再次流出,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 。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人群,多数是在入睡后不久就会出现汗出,严重者可湿透衣衫,辛后汗即止,搽干后再入睡不再出汗 。此型盗汗患者多自觉有烘热感,醒来可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患者汗液极易泻出,往往在刚入睡或者入睡不久后即有大量汗液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止,再次入睡可再次出汗 。一般此类盗汗出汗量大,甚至可湿透被褥,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口干舌燥、喜饮冷水、身体多消瘦、尿量减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
小儿盗汗
生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一般是指小儿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幼嫩,机体水分较多,新陈代谢旺盛,加上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因此睡前活动量大、睡前进食或者被子过厚等原因均容易导致盗汗现象 。
病理性盗汗 小儿缺钙、血钙偏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容易导致小儿盗汗 。此类情况多在佝偻病患儿中出现,往往以上半夜出汗为主 。此外,结核病患儿可出现以整夜出汗为特点的盗汗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