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教案,教师交流的教案要写什么内容( 二 )


1.情感目标: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 , 萌发团结协作的意识 。
3.技能目标:能够用演唱、讲述等方式 , 表达对于蚂蚁的认识 , 并能够在不同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
3.认知目标:通过多种途径 , 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 , 知道团结协助的方式 。
(二)主题活动一览表
(三)子活动撰写示例
小班语言领域儿歌活动《蚂蚁搬虫虫》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倾听儿歌《蚂蚁搬虫虫》 , 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重要性 。
2.技能目标:学习有节奏地朗读 , 能根据儿歌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进行表演 。
3.认知目标:理解儿歌内容 , 知道蚂蚁搬虫的过程 。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儿歌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进行表演 , 知道儿歌内容 。
2.活动难点:能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蚂蚁搬虫虫》 ,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蚂蚁的图片、动画视频《蚂蚁搬虫虫》、小蚂蚁头饰、虫虫头饰、蚂蚁洞道具 。
2.经验准备:幼儿日常生活中见过蚂蚁 。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图片导入 , 激发幼儿兴趣 , 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蚂蚁的图片 , 引导幼儿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儿歌主题 。
师:小朋友们 , 请你们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它们长什么样子的?
(二)活动展开
1.教师示范朗诵 , 幼儿初步感知儿歌的内容
(1)老师声情并茂地地朗诵儿歌《蚂蚁搬虫虫》
师: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呀?它们在干什么?
(2)幼儿认真倾听 , 了解儿歌的大致内容 。
小结:儿歌的名字叫《蚂蚁搬虫虫》 , 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找小伙伴帮忙搬虫虫 。
2.教师播放儿歌视频并提问 , 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儿歌内容 。
(1)教师播放儿歌视频 , 并提问
师:一只蚂蚁去搬虫虫 , 为什么搬不动?虫虫最后怎么被搬进洞了?为什么许多蚂蚁帮忙 , 就能把虫虫搬进洞呢?
(2)幼儿讨论交流 , 并回答问题 。
小结:一只蚂蚁的力量很小 , 但是许多的小蚂蚁团结在一起 , 力量就变得很大了 , 就把虫虫搬进洞了 。 所以 , 我们要学会与同伴团结友爱 , 团结就是力量 。
3.教师示范 , 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一遍做相应的动作 , 一遍分句示范朗诵儿歌
(2)幼儿跟着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练习 , 教师注意指导幼儿朗诵时要有节奏感
(3)集体拍手完整朗诵一遍
(三)活动结束
表演儿歌 ,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师分发蚂蚁头饰和虫虫道具 , 引导幼儿分两组 。 一组幼儿表演儿歌 , 另一组幼儿边看表演边朗诵儿歌;结束后 , 进行小组轮换 。
五、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去美工区以“蚂蚁搬虫虫”为主题 , 进行主题画创作 。
以上就是关于主题活动的撰写展示 , 需要考生把握题目要求 , 仔细审题再进行撰写 。

老师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课题
执笔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授课方法、多媒体的使用、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导入引领、初读感知、研读品味、总结拓展、联系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 我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说说备课的问题:
原创 塔客学院塔主 崔冕
我从两个方面说 —— 原则 + 实际操作 。
原则篇
好老师永远从学生身上反映出自己的能力 。
我们暂且只讨论线下课程 。 如果在一个口语老师的课堂上 , 学生只是记笔记、根本没张嘴 , 这就是失败的口语课 。 在一个阅读老师的课堂上 , 如果学生只是背单词记语法规则 , 根本没读懂什么意义 , 没有通过转换视觉信息获得真正的交流 , 这也是失败的阅读课 。

推荐阅读